如何设计才能让受压钢筋面积最小 为什么要控制箍筋最小配筋率?为什么要控制梁截面尺寸不能过小?

[更新]
·
·
分类:家装
4291 阅读

如何设计才能让受压钢筋面积最小

为什么要控制箍筋最小配筋率?为什么要控制梁截面尺寸不能过小?

为什么要控制箍筋最小配筋率?为什么要控制梁截面尺寸不能过小?

箍筋一般是确保混凝土构件抵抗剪力要求的,顾在设计中要控制箍筋的最小配筋率。而梁截面是确保梁的受力不因荷载作用而损坏,一般按跨度的1/10-12设计梁高。

保证受压钢筋不被压屈的构造条件包括?

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一、分类
二、材料的选用 混凝土:   宜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一般采用C25 及以上等级的混凝土。
钢筋:   
一、不宜选用高强度钢筋,一般采用HRB400和HRB335。
二、截面形式和尺寸 截面形状:正方形、矩形、圆形、环形。 截面尺寸:截面尺寸一般应符合l0/b≥30及 l0/h≥25(其中l0为柱的计算长度,h和b分别为截面的高度和宽度)。 对于方形和矩形截面,其尺寸不宜小于250×250mm。为了便于模板尺寸模数化,柱截面边长在800mm以下者,宜取50mm 的倍数;在800mm以上者,取为100mm的倍数。
三、纵向钢筋
1、设置纵向受力钢筋的目的 协助混凝土承受压力; 承受可能的弯矩,以及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拉应力; 防止构件突然的脆性破坏。
2、布置方式 轴心受压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沿截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 偏心受压柱的纵向受力钢筋放置在弯矩作用方向的两对边; 圆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3、构造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12mm,通常采用 12~32mm。一般宜采用根数较少,直径较粗的钢筋,以保证骨架的刚度。   方形和矩形截面柱中纵向受力钢筋不少于4根,圆柱中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三、纵向钢筋
4、配筋率 受压构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超过5%。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一般不超过3%,通常在0.5 %~2%之间。 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薄如何加厚?

混凝土保护层
1.适当调整了钢筋的保护厚度规定,明确结构以最外层钢筋计算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一般环境下保护层厚度略有增加,恶劣环境下,增加幅度很大。
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标准,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保护层作以下调整。(8.2.1)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 厚度 c (mm )
环境等级 板 墙 壳 梁 柱
一 15 20
二 a 20 25
二 b 25 35
三 a 30 40
三 b 40 50
注: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 C25 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 5 mm;
2 钢筋混凝±基础应设置混凝土垫层,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屡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
起,且不小于 40mm, 2.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有效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1)构件表面有可靠的防护层;
(2)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并能保证预制构件混凝土的质量;
(3)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或采用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
(4)当对地下室墙体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腐措施时,与土壤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可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焊接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并应采取有效的绝缘、定位措施。
3. 其它措施
(1)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更细致的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一般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仅作微调,略增大;对恶劣环境下的保护层厚度,增幅较大。
(2)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钢筋网片等)计算保护层厚度,因此板墙类构件增加约6~10mm;梁、柱
类构件增加8~14mm。
(3)为简化计,按平面构件(板、墙、壳)及杆系构件(梁、柱)分两类确定保护层厚度;简化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强度等级C30以上统一取值。
(4)考虑碳化速度的影响,使用年限100年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年使用年限结构保护层的1.4倍。
(5)为保证握裹层混凝土对受力钢筋的锚固作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
(6)基础底面要求作垫层,基底保护层厚度仍取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