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为什么又叫一刻钟 十五分钟叫是什么?

[更新]
·
·
分类:金融
1822 阅读

15分钟为什么又叫一刻钟

15分钟为什么又叫一刻钟 十五分钟叫是什么?

十五分钟叫是什么?

十五分钟叫是什么?

十五分钟可以说是一刻钟,表示时间。在古代,时间是用漏壶来计量的。一昼夜被分成100分钟,一个时刻是14.4分钟。清初定为96分钟,一刻15分钟。今天,时钟被用来测量时间,时刻是15分钟。九点差一刻是八点四十五分。

过去,我国没有钟表,古代的计时工具叫 "铜锅滴水 "。这要看铜锅里的水,滴下来计算时间的长短。它是这样工作的:铜锅底部有一个洞,锅里立着一个100刻度的箭头。锅里灌满水后,水从洞里滴出来,就一天一夜。一天一夜是24小时,这样箭头上的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到清初,100小时制改为96小时制,每小时时长变成15分钟,代代相传,一直沿用至今。

15分钟为什么叫一刻钟?

古代有一种计时工具叫日晷,把一个小时分成八份,一份叫时刻,一份刚好是西方计时方法的十五分钟。

为什么有时候古人将时间15分钟说成是一刻钟?

一瞬间意味着时间从古代到现代都不一样。在古代,时间是用漏壶(铜壶滴水)来计量的,因为浮标在记录了昼夜时间后刚好上升一百分钟。所以古人把一个昼夜分成100个季度。但一百分钟不适合12小时,不能被12整除,所以改为96分钟或108分钟或120分钟。

清初确定一昼夜为96刻,这样每小时为8刻,每小时(小时)为4刻。我们知道现在一个小时是60分钟,60分钟除以4,那么15分钟就是四分之一。

多说几句漏锅的事。先看一份史料:

这是《史记》的内容。故事是齐景公把司马睿变帅了。接到命令后,他与监军庄佳商定,第二天中午到达军营,不能有任何差错。庄佳离开后,他 "设置一个表,并泄露了它 "。表是日晷,漏是漏锅。第二天,日晷的影子指向正北,漏壶里的水也用光了,但在庄佳来之前,司马懿用军事方法将他斩首。

因此,我国使用铜锅滴漏计时很早。

漏雕由两部分组成,漏是漏壶,雕是箭雕。漏锅的水位用箭雕的刻度标出,反映剩余的水。

早期的设备有很多问题。比如水面的张力在箭杆周围形成附着面,阅读起来很不方便。

另外,漏水孔的位置是恒定的,水面的波动造成压力不同,会影响精度。到了唐代,吕才改进为四级漏壶,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元代郭波也收四级漏壶)。

但是漏水壶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加,解决核心问题的关键是保持最后一个漏水壶的水位不变。北宋时,一个叫阎肃的人继续改进,就是在中层漏壶上开孔,多余的水会自动流出。保持水位不变。 "莲花漏 "1030年制造的就利用了这个原理。

古代的延时精度还是比较高的。东汉以后,平均每天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分钟以内,有的甚至可以控制在20秒以内。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在唐朝,一个和尚发明了国家 标准普尔锅漏 ",即在铜锅底部穿一个洞,放在水面上,水进入锅内,最终下沉。下沉后取出倒掉重复使用。投入和下沉之间的时间就是它标记的时间。

此外,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了 "大明殿漏灯事件(七宝灯漏)和 "保山渗漏与污染;",元顺帝制作了 "宫漏 "。

漏水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它可能 因为冬天会结冰,所以不能使用。所以,在明朝,一个叫詹西元的人用沙子代替水,并把它命名为 "五轮沙漏 ",但沙漏很容易被堵住。很多人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效果还是不好。代表人物是周淑学。

有些人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北魏一个叫李兰的道士创造了称漏法,改变了一般用用水量显示时间的方法,用壶中水的重量来表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