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提高冬笋产量 反式留笋养竹法的内容?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3045 阅读

怎样能提高冬笋产量

反式留笋养竹法的内容?

反式留笋养竹法的内容?

毛竹春笋挖掘和母竹留养技术要点
挖春笋时间、留母竹数量、挖笋方法是调整竹林结构的重要措施,也是培育丰产笋用林的重要环节。
一、时间。首先要确定选留竹笋的最适宜时间和留笋养竹数量,一般以选留出笋盛期为好,以清明前后10天左右为盛期高峰。过早地留养新竹不好,一是早期笋虽肥大,但大多数是浅鞭发的笋,留养成竹,易被风吹倒或被雪压倒;二是早期笋留养成竹,消耗大量养分,将抑制后期笋的萌发和生长,甚至因缺乏营养变成退笋,使笋的总产量减少。反之,过迟留笋养竹,竹笋产量虽会增加,但立竹的数量和大小将难以保证。因此,为了提高笋的总产量,应留养盛期笋,并要及时挖取早期笋和晚期笋。
二、质量和重量。一般以出土后笋高10~15厘米时挖取最好,此时笋质优笋体重,如果以鲜吃为主,可以适当前提挖取。出土过低,笋体小、重量轻;出土过高,笋体虽重,但纤维老化品质差,食用价值低,而且笋出土太高,消耗营养大,不仅使后期萌发的笋退笋率过高,而且影响竹笋和竹林的总产量。
三、挖掘方法。春笋挖取要适时适量,挖笋时还要注意将竹笋整体挖取,以提高竹笋重量和利用率,并注意切勿伤断竹鞭。还可以结合边挖春笋边施肥,即挖取春笋后就在笋穴中先放一把土再放一把化肥,避免化肥直接接触到竹鞭,以免竹鞭腐烂。
四、母竹留养。留养盛期笋,虽然成竹率高,但不是百分之百都能成竹,因此要根据竹林培育目标,按照合理立竹量的要求,确定选留对象和数量,要注意选择健康、无病虫害、外形肥壮的、笋箨光泽好、笋尖饱满、尖端有水珠的笋保留下来,并进行标记,可以先插竹片作为记号确保留养成竹。除此之外,不是留养对象的小径笋、残次笋、过密笋等全部挖取。
五、疏笋。疏笋应做到适时、适度和适对象,疏早、疏好、疏少。疏笋对象是病虫笋、路边笋、并生笋、跳鞭笋、过密笋、小笋和歪笋等,保留优质粗壮笋。疏笋时间因地因气候条件而异,常有5~10天差异。一般在清明、谷雨之间留养母竹最佳,即挖去过早春头笋,择优保留头批笋,重点保留二批笋,择优保留三、四批笋。疏笋次数宜多不宜少,在保证留养优质健壮母竹基础上,为提高竹笋产量,必须采取科学疏笋技术,及时采笋,以便调节养分再分配及合理均匀供给。春笋一般在出笋后5~7天笋高10~1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疏笋(也可随行市场情况提前挖早笋、未出土笋),以后应2~3天挖一次。在留足母竹外可分期分批及时疏笋,最好其余笋全部挖去及时上市,还可减少养分消耗,同时结合挖笋施笋肥。
六、挖退笋。挖退笋宜按以下标准和特征进行:一般棕黑色(30厘米下居多),暗无光泽,笋壳发皱,竹箨畏缩,箨叶黄色至黄绿色,斜向上,箨毛干皱缩不鲜,呈暗黑色,弯缩状,箨尖细长,缩头、尖硬、茸毛、肩毛卷曲枯萎,俗称“只长皮不长肉”;笋肉黄绿色,干瘪萎缩,生长滞缓;清晨和雨前不吐水,箨上无露水,所谓“远看光泽近看毛,比比露水就知道,高脚退笋看两头,头上发黑箨叶黄,只长皮来不长肉,矮脚蛀笋早去掉”。应结合培育目的制定措施及时挖退笋,科学疏笋。

挖冬笋会影响竹子的生长吗?为什么?

挖冬笋会影响竹子的生长吗?为什么?现在正是挖冬笋的好时节,冬笋就是在立秋前后由楠竹(毛竹)的地下茎,即竹鞭的侧芽发育而来的笋芽冬笋营养丰富,而且质嫩、味道鲜美、清脆爽口,同时富含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等,因此冬笋作为一种蔬菜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
冬笋就是长在竹鞭上的笋芽,它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就开始生长了,一直到次年的2月的左右。冬笋是一种生长在土壤里面的,因此它是和春笋有所不同。由冬笋露出地面以后它就变成了春笋,而且味道也没有冬笋那般美味、质嫩脆甜了。在农村种植楠竹的人都会知道,冬笋是越挖来年会长更多,但是也不是只要有冬笋就要挖的一干二净。
对于第一次长出来的冬笋,最好保留或者挖少许即可。由于这时候楠竹的长势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个人建议还是保留在其竹鞭上,让整个楠竹根茎各个部分整体吸收营养。虽然冬笋会抢走母竹一部分营养,但是对于第一次长笋的竹子过度采挖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而对于生长有几年的竹子,则最好要每年对起进行冬笋采挖,这样既可以保证成年竹子有足够营养吸收用于生长,以及竹鞭的扩散、生长,同时每年又可以吃到营养又美味的冬笋。冬笋虽然好吃,但是却不容易挖到,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人来说有可能一天两手空空回来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