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的病害与防治 淡水养殖绿色发展之路怎么走?有什么方法吗?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1204 阅读

鲟鱼的病害与防治

淡水养殖绿色发展之路怎么走?有什么方法吗?

淡水养殖绿色发展之路怎么走?有什么方法吗?

我国是水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水产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水产养殖业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优质蛋白,同时也促进了渔业产业的稳定发展,提高了渔民的收入,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今,水产养殖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包括产业结构问题、养殖布局问题以及养殖方式问题等。本文从特色淡水鱼产业入手,探讨完善水产养殖业绿色养殖的途径,以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
  1 特色淡水鱼产业情况
  我国的特色淡水鱼主要包括罗非鱼、黄颡鱼、鳢、鳗、淡水鲈、鳜、黄鳝、泥鳅、鲟、鲑鳟等,2017 年特色淡水鱼产量 467 万吨,占全部淡水鱼产量的 18.48%,2018 年总产量约为 450 万吨,出口总量 60.28 万吨,出口总额 27.50 亿美元。与大宗淡水鱼相比,特色淡水鱼具有营养价值高、产品附加值高、品质优良等特点,大部分品种在消费者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多居于消费的高端,部分品种也主要面对国际市场。
  2 特色淡水鱼产业绿色养殖推进情况
  2.1 推进养殖尾水处理,从根本上改善养殖环境在特色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大部分养殖厂会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将尾水直接排放到外部环境中,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到外河,其所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比较常见的是会带来水体的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给自然水域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特色淡水鱼产业在江苏、浙江、上海、天津、河北、宁夏等全国 10 多个省、市地区实施的以规模场自治和连片养殖集中式治理的管理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推动配合饲料的研究与应用,彻底转变养殖方式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必须做到尽量用饲料代替冰鲜幼杂鱼,严格限制冰鲜杂鱼直接 投 喂现 象,目 前 ,鳢、淡 水鲈和鳜等特色淡水鱼仍在大量使用冰鲜鱼或活饵投饲,这种养殖方式除了需要大量成本投入,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致使养殖病害频发,威胁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特色淡水鱼产业开发的淡水鲈和乌鳢专用配合饲料系列产品,可完全替代养殖生产中使用的冰鲜鱼饲料,并已推广到广东、浙江、江苏等 11 个省份。
  2.3 开发新型养殖方式,拓展养殖空间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结合了水稻种植技术和水产养殖技术两种技术的长处,不仅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养殖模式,具有稳粮促渔、生态环保、提质增效等功能。近年来,特色淡水鱼产业在云南等多个地区发展了稻鳅综合种养模式,起到了稳粮增收的作用。
  3 特色淡水鱼产业绿色发展方向
  特色淡水鱼产业发展的方式和方向需要在充分研究绿色发展的要求和规律的基础上,找准核心切入点,选好工作重点,切实推进关键技术与管理方式应用。
  3.1 以生态优先为根本理念生态优先是当前保障环境需要的根本条件,是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根本理念。水产养殖业必须在资源环境与生态压力的可承受范围内进行生产,不能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养殖密度,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通过品质的提升达到效益的增加。
  3.2 将产业绿色发展贯穿产业链各环节不单是在养殖环节贯彻绿色养殖理念,同时需要整合加工、流通、市场等环节技术,减 少女 环 节污 案头 入 品德 产生 ,提高特色淡水鱼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全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3 以尾水排放为关键问题水产 养殖 夜影 想 环 境 的 关 简 行 问 题 在 于 尾 水 的 直 接 排放,所以保证尾水的排放标准,直接关系着环境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流水槽养殖、池塘循环水养殖等生态化养殖模式和尾水处理设施的发展,都有效地保障了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再利用。

冷水鱼的养殖技术?

安全食品生产法律、法规的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的形成使渔业健康养殖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北京市怀柔区冷水鱼养殖历史长,新品种不断引进,鱼类病害逐年增多。因此,实行健康养殖减少病害发生将成为冷水鱼养殖鱼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现将冷水鱼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选择良好的水源,保障适宜的水温
冷水鱼养殖的品种为鲑鳟鱼和鲟鱼两大类,他们原始生活环境分别为山涧溪流和江河,自然水域水质良好,水温低。因此在冷水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10~18℃为宜。以水温较高河水为水源的养殖场夏季可补充部分地下水降低水温。
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鱼池结构
冷水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全池均匀分布,鱼池宽4米,长不超过15米为好。鱼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鱼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鱼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鱼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
实行科学合理的放养和投喂
冷水鱼放养密度虽然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16千克/立方米以上时,由于鱼体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将使水体中硫化氢、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等水化指标上升,鱼体会感到生理上的不适,只能保证平时的摄食活动,鱼体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冷水鱼放养应保持在10~14千克/立方米范围内,这样即可大限度地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要注意饵料投喂量的掌握,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鱼成长参差不齐,残食与寄生性疾病发生;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饵率3%左右,成鱼2.5%左右。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保持健康的鱼类生态环境减少鱼病发生
冷水鱼健康养殖是一项生态综合工程,保持良好鱼类生态环境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冷水鱼健康养殖要做好鱼池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善和保持,减少周围环境对渔业生态的不良影响。随时注意入水口有无落叶杂物流入,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防止残饵、粪便等污物的累积与藻类杂菌的孳生;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对于重复利用的养殖流水可在鱼池入水口处安装UV-C紫外线水体消毒杀菌设备减少水中微生物菌群总数避免鱼病交叉感染。
增加鱼体营养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保证饵料营养平衡与品质的基础上增加鱼体营养可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投喂适量营养饵是健康养殖的必要手段之一。
5.1投喂无机盐营养饵 将250克无机盐用水溶解后拌50千克饵料,投喂给经过长途运输和体表损伤的鱼种、成鱼。可调节鱼体渗透压使体液移动储留正常,促进皮肤粘膜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5.2投喂Vc与蜂蜜营养饵 将Vc10克加水溶解后和1千克蜂蜜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10天投喂一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
5.3投喂Ve与食用油营养饵 将Ve5克与1千克油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周投喂1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增强鱼体抗贫血功能。
做好新品种引进的考察,严格检验检疫
引种时要充分认识新品种跨地区的风险,要求对引进的新品种实地考察,从无病区引种,并按要求严格检疫,引进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督。
成鱼养殖企业购买种苗时除要实行严格的检疫和复检工作外,在购种时应遵循同一场地苗种原则,避免苗种携带的鱼病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