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养殖生长周期 甲鱼和笋壳能混养吗?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4386 阅读

笋壳鱼养殖生长周期

甲鱼和笋壳能混养吗?

甲鱼和笋壳能混养吗?

不适合。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斑鳢和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其食物组成随不同的生长阶段而不同,鱼苗阶段主要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及底栖水生昆虫幼体和环节动物为食;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各种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幼体为食,也食一些新鲜的动物肉碎屑等。如果单独和甲鱼一起混养的话,就成了甲鱼的腹中之物了,建议不要这样混养,如果再加上其他鱼混养的话,这样也蛮麻烦的,所以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

笋壳鱼适合温度?

26度。
水质:生石灰消毒后试水。鱼苗:选体长10cm左右的健康鱼苗,投放前用食盐水消毒,每亩约3500尾。饲料:鱼苗以鳗鱼料、轮虫及切小片冰鲜鱼为主,成鱼以水生昆虫和小杂鱼为主。分池:长到一定大小需分池以防互相残杀。温度:低于22℃要盖棚保温。管理:每天巡塘3次,每45天消毒一次。病害:防赤皮病和指环虫。

野生笋壳鱼和养殖的区别?

野生鱼与养殖鱼内在差异比较大,这种内在差别除了味道,还包内脏特征等方面的区别。
1、养殖鱼类由于饲料充足,营养丰富,所以,一般都膘肥体壮,而野生鱼由于在自然环境里充分竞争,有上顿没下顿,常常体型消瘦苗条。
2、人工饲养鱼类体内脂肪含量很高,不但腹腔和鱼肠堆满脂肪,连鱼皮下都可能是厚厚一层脂肪,甚至鱼腩都是脂肪为主。而野生鱼类由于食物匮乏,往往体内脂肪含量很低,鱼肠和腹腔脂肪比较少,鱼肉上的脂肪更少。
3、养殖鱼类由于饲料高脂肪,会导致高胆固醇,胆囊很大,胆汁多且颜色浓重。野生鱼类胆囊小一些,且胆汁没有那么多,颜色相对淡一些。
4、养殖鱼类由于食用人工混合制作的高脂肪高蛋白饲料,且食量大,定期投喂,消化吸收率低,因此,排泄物往往是黑乎乎的,且腥臭味很重。而野生鱼类由于食用纯天然食物,且食物量少,消化很充分,排便颜色浅,腥臭味淡很多。仔细观察鱼池里的水质情况,就能有所察觉。

笋壳鱼主要以什么为食物?

主要摄食其他小型鱼类、虾、蟹等无脊椎动物。
云斑尖塘鳢(学名:Oxyeleotris marmorata)是塘鳢科、尖塘鳢属的一种鱼类。个体大,体长150~200毫米,大者可达660毫米。体延长,粗壮,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头中大。吻短钝。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区无感觉管孔,鼻孔每侧2个。鳃孔宽大,鳃耙尖长。体被栉鳞,头部、项部、胸鳍基部和腹部被弱栉鳞。吻部和头的腹面无鳞。无侧线。背鳍2个,分离,相距较近;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第二背鳍的高等于第一背鳍的高。臀鳍和第二背鳍相对。胸鳍宽圆,扇形。腹鳍小,起点在胸鳍基部下方。液浸标本的头、体为棕褐色,背侧深色,腹部浅色,体侧具云纹状斑块及不规则横带,尾鳍基部具三角形大褐斑。头部在眼后方隐具2~3条纵纹,呈放射状。各鳍为浅褐色,背鳍、臀鳍、腹鳍、尾鳍各有多条黑纹。胸鳍基部的上、下方常各具1个褐斑。
云斑尖塘鳢为暖水性中大型底层鱼类,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湖沼、野塘、水库、河口咸、淡水区域及淡水河、溪中。云斑尖塘鳢为肉食性鱼类。攻击性强,原产于泰国、马来半岛、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至太平洋中部各岛屿。
别名,笋壳鱼、泰国笋壳鱼、泰国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