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情深的蒙是读什么音 华北民歌的特点是什么?

[更新]
·
·
分类:金融
4421 阅读

蒙汉情深的蒙是读什么音

华北民歌的特点是什么?

华北民歌的特点是什么?

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满族皇帝用汉语还是满语对话?

清朝皇帝基本都是通满蒙汉三族语言的,特别在顺治到道光这些君主身上更为明显。
具体分一下的话,在入关之前,即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期,基本是用满语的;入关之后就是清代的中前期,出于统治满蒙汉诸族的需要,皇帝自幼习蒙满汉语言,与旗人中的满洲和汉军对话是用满语的,与蒙古人是用蒙语或用满语,与汉族大臣时则用汉语,总之表现为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语言,但有一个趋势就是汉语的应用逐渐达到与满语并驾齐驱的地步甚至有超越之势;清代后期,随着满洲汉化的深入,大多数旗人已不能熟练应用满语甚至完全不会或仅仅在话语中保留个别满语词汇,而且,满洲与蒙古的联姻关系也逐渐呈现衰落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就为主导了。

我是内蒙古陕坝镇的,住了这么多年不知道陕坝是什么意思大家给解释一下?

陕坝镇的第一户居民是一位名叫“善巴”(“善巴”为藏语“强巴”、“香巴”或“松巴”音译的串音。
据国家民委解释:“强巴”、“香巴”、“松巴”在藏语中用于佛名、人名或地名,无其他含义)的蒙古族老人。“善巴”信奉喇嘛教。由于蒙、藏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相互影响,这位蒙古族老人从小就起了个藏语名字。1874年左右,善巴定居于陕坝镇的西沙壕。他蒙汉皆通,见多识广,为人忠厚,办事公道,且又乐于助人,附近村民多有亲近往聚者。善巴不仅本村闻名,亦传闻于四方,有去该村者,往往呼之曰:“去善巴(即去善巴居住的地方)”。久而久之,以人名而为地名。又由于蒙汉语和不同方言交谈中的串音和音变,“善巴”逐步演变为“陕坝”。